当初落地近70w,长5074mm+行政后排,和A6L一个档次,如今降到26.3w起,却惨淡停产。
大众途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台车型,客观的讲,这台车拥有不逊色同级多数产品的实力,而且在配置等多部分的表现都很出色,性价比其实是很高的。举个例子,入门版本的大众途锐拥有全时四驱、空气悬架以及托森差速器,并且还拥有大量的高端工艺技术和豪华布局,所给我们带来的用车反馈是相当出色的。另外,与奥迪Q7的2.0T版本对比之下你就会发现,前者在这一部分的表现会更加优秀,甚至有着不小的优势。
但这两台车在销量部分的差距确实是太明显了,奥迪Q7依托着价格优势,目前在市场的表现其实也还可以,虽然没有办法跟宝马X5等车型抗衡,但考虑到这几年奥迪Q7的数据出现了下滑趋势,所以这个成绩其实也可以理解。反观大众途锐,目前在市场几乎没有太多消费者会去选择了,整体的数据相当惨淡。
总而言之,即便是当年如此火热的大众途锐,现如今在市场也不具备太多的竞争力了,对于不少人来讲,他们在拥有这个预算的情况下,主要是考虑豪华品牌。
不仅仅只有大众途锐,在C级豪华轿车市场中,大众还有一台实力足够出色,但却没有太多用户愿意选择的产品。有趣的是,这台车和奥迪A6L并没有太多的区别,甚至你可以将它理解为换壳版本A6L。而且在没有停产的时候,这台车的价格也有不小的优势,称得上是一台低调但却具有内涵的车型。只不过这台车自从上市以来,在市场的反馈就很惨淡,在不久前,也停产了。它也就是大众的辉昂。
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台车的,虽然大众辉昂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细节部分却能够展现出较为浓厚的奢华氛围。
2016款大众辉昂发布后,在市场的数据就很一般,即便上汽大众进行了多渠道的宣传,但似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这台车的表现仍然很差。从价位来看,大众辉昂并不便宜,举个例子,2018款大众辉昂的指导价为34~65.9万,如果你想要那一台V6四驱至尊旗舰版本,那么落地售价已经接近了70万。另外,2019款版本的价格在34~63.9万,虽然略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依然不便宜。总而言之,从16款到19款,价格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贵的,在C级豪华轿车市场中并没有什么优势。
随着改款版本的到来,2021款的价格终于便宜了不少,该车取消了V6发动机并保留2.0T版本,价格在34.3~44.9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销量表现实在是太过于惨淡,以至于这台车在杭州等多个地方,全系都有8万的下探,也就是说,这台车的售价已经低至26.3万起,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了奔驰C级、宝马3系的价位范围了。只不过就算是这样,辉昂也没有太多用户去选择,每个月的累计销量差不多在百台左右,与上汽大众的目标相差甚远。随着产品矩阵的调整以及布局,这台如此经典的车型也终于是停产了。至此,大众想要发展旗舰车型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销量表现不佳这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大众辉昂拥有如此出色的实力,却惨淡地收场呢?其实这一点并不难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有不少豪华品牌都换上了新的风格,而且在保持高辨识度的同时,又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品牌的理念以及设计。那么回过头来看看大众辉昂,这台车的设计框架其实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或许它拥有优雅、沉稳的德系旗舰风范以及高级的质感,但并没有那么“直白”。换句话来说,大众辉昂的外观就像是“红茶”一样,需要细细地去“品尝”,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很不错的视觉观感以及气场,但是如果与那些豪华品牌对比之下,你就会发现之间的差异化有多么大了。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大众辉昂这几年的调整幅度虽然并不是很大,但相较之下,21款的设计风格会显得更加的精致。另一方面,大众辉昂的尺寸可不小,是很标准的C级豪华轿车尺寸,再加上黑色车身的构造和饰条的点缀,从而提升了气场以及格调。
总而言之,大众辉昂在外观方面的设计更注重的是细节,虽然并没有那种大开大合的设计风格,但格调以及视觉效果相对来说也很不错,但在当下的市场中,其实真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稳定、舒适的动态反馈
当年我们体验过了V6版本的辉昂,整体的动力反馈和高级的行驶质感,是很多同产品都难以比拟的。只不过由于成本过高和自身的销量表现不太好,导致2021款后,也就没有这一台V6引擎了,甚至连四驱版本都取消掉了。目前该车配备的是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参数中规中矩,但得益于大众成熟的设定风格,也让该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动态体验。另外,大众辉昂运用的也是非常成熟的底盘架构,前五连杆后梯形连杆独立悬架,辅以大量的高端配置,使得该车有着更加优秀的路面反馈以及行驶质量。
优秀的品控
作为一台德系旗舰轿车,在硬件技术这一方面的表现就不用说太多了。大众辉昂拥有严谨的测试以及制造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台严丝合缝的高端旗舰。
写在最后
大众辉昂其实还是蛮可惜的,客观的讲,这台车的实力确实很出色,至少在同级对比当中,拥有不逊色多数车型的表现。但这台车的对标车型确实有些高端了,考虑到品牌价值以及车辆本身的部分“短板”,让该车在最后只能惨淡收尾。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