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1000-75
京华网
京华网  >   国内  >  正文

仁会生物自主研发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助力餐后高血糖患者降糖达标

评论

餐后高血糖指进餐后1-2小时内血糖高于7.8mmol/L,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生理性GLP-1分泌减少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而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多机制降低餐后血糖,综合实力强,被称为“餐后血糖的最佳克星”。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就是代表性的一款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并且是全球目前唯一一款全人源的GLP-1受体激动剂。

下文将为大家分享餐后高血糖的形成原因,以及克制餐后高血糖的方法。

餐后高血糖的形成原因

1.用餐量及食物成分

食物是餐后高血糖的触发开关。如果吃的主食比较多,食物含糖量高,或者食物过于精细,都容易引起餐后高血糖。简单打比方就是:

吃100g米饭血糖高于吃50g米饭;

吃100g蛋糕血糖高于吃100g米饭;

吃100g精米饭血糖高于吃100g糙米饭。

2.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进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尤其是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餐后高血糖的元凶之一。一般来说,正常人在进餐后1小时就会分泌足量的胰岛素,血糖开始逐渐下降,但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才会在进餐后1-2小时出现餐后高血糖的情况。这种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主要是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还有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3.胰高血糖素

如果把从食物中吸收的葡萄糖叫外源性葡萄糖,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叫内源性葡萄糖。内源性葡萄糖一方面来自肝糖原分解,另一方面来自肝脏将脂肪和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糖异生),这两个途径都是在胰高血糖素的支持下进行的。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使得肝脏源源不断产生内源性葡萄糖,与外源性葡萄糖合力引起餐后高血糖状态。参考下图,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主要是因为内源性葡萄糖产生显著增加,包含肝糖原分解和肝脏糖异生两方面的增加。

4.胃排空

胃排空是指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是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被小肠吸收的前端环节。进食后,胃排空就会加快,而胃排空越快,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就越快。餐后血糖水平峰值的变化约1/3归因于胃排空。

5.生理性GLP-1

食物进入小肠刺激肠道L细胞分泌生理性GLP-1,它通过跟多个器官对话降低餐后血糖。GLP-1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和迷走神经通路跟胃肠、胰腺和肝脏等器官对话,产生的作用包括:延缓胃排空,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生理性GLP-1分泌减少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

克制餐后高血糖的方法

我国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高血糖,针对上述餐后高血糖形成原因,逐一击破,餐后高血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具体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

1.调节餐食

研究表明,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可能跟这些食物成分可延缓胃排空有关。除了调整食物配比,餐前餐(正餐前30-60分钟进食小部分食物)可提前启动肠道激素分泌和肠道神经反馈,为后续正餐做好准备。

2.药物治疗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或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均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或者直接补充外源性餐时胰岛素和GLP-1。这些药物如下表所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分泌功能受损,外源性给予短效GLP-1可剂量依赖性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多管齐下克制餐后高血糖,有别于其他单一作用靶点的药物,具备明显优势。

与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抑制胃排空存在快速耐受反应:即在持续给予长效GLP-1制剂后胃排空延迟效应随时间逐渐削弱,其机制可能是GLP-1受体的下调、脱敏或者迷走神经耐受,类似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慢性耐受机制,例如低血糖感知受损的发生机制。

餐后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对方式也多种多样。相比于其他药物,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多机制降低餐后血糖,综合实力强,降糖效果更好。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餐后降糖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24:385-92.

2.从胃排空调节及其影响药物谈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管理策略.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7;9:334-6.

3.Mechanisms for abnormal postprandialglucose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6Jan;290(1):E67-E77.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d11
bottom1 bottom3 2015123002 cert2017 dbtp01 ft02

注: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http://www.jhar.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