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1000-75
京华网
京华网  >   财经  >  正文

苹果iPhone14/Pro系列搭载长江存储NAND属于乌龙,鉴定存储芯

评论

最近几天,多家媒体报道部分iPhone 14 Pro使用了长江存储的内存芯片,引用的证据是威锋科技博格的早期拆解评测视频。

最大的变化是这个硬盘,它的容量与SE3上使用的长江存储的硬盘相同,冯伟科技Pogo在最新iPhone 14 Pro的视频中说道一开始我们以为也是存放在长江,其实是东芝

威锋科技博格在关于iPhone 14 Pro Max的拆解视频中说:把这个主板贴纸去掉,这里就是硬盘了从标注的数字看不出SE3上的小硬盘存放在长江里我们拆14 Pro的时候太激动了,以为只要这个小硬盘存放在长江里我希望这一切都在我心里,但这是实际的随后通过软件查询视频,显示硬盘制造商为东芝而非长江存储

这样看来,iPhone 14系列手机使用长江存储的内存芯片可能是一个乌龙事件那么这样的乌龙是怎么发生的呢

芯片识别:外观

如果要鉴别芯片,首先是看外观外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包装和丝印

芯片的封装简单来说就是指芯片产品的最外层外壳,从封装的角度识别芯片就是看这个外壳的大小和具体形状。

以LGA 3647英特尔至强CPU和LGA 2011英特尔至强CPU为例这两个系列的CPU显然使用了不同的封装LGA 3647使用的包装明显更大,更接近长方形LGA 2011的封装尺寸较小,更接近方形

不过只能通过封装芯片来猜测,同样封装的芯片太多了以LGA 2011英特尔至强CPU为例E5—2660用这个包,i7—4960X也用这个包

在MOSFET,MCU,存储芯片领域,这种多芯片共用一个封装的情况比较常见。

例如,东芝在今年6月推出了五款新的MOSFET栅极驱动芯片虽然这五款新型MOSFET栅极驱动芯片的具体性能参数不同,但都采用了WCSP6G封装

很多芯片之所以被厂商放在同一个封装里卖,主要是为了设计和复用对于CPU来说,往往一块主板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CPU对于其他不使用插槽,需要焊接的芯片,多个芯片可以共用一套外围电路或PCB设计

芯片的丝网印刷是指印刷或雕刻在芯片表面的代码,一般包含芯片生产厂家的商标,产品型号,性能参数等信息。

像Intel这样的企业丝印的信息会写的很清楚很详细,但是对于一些专门用在其他企业的芯片,相应芯片的信息不需要提供给非专业人士,所以丝印的信息没有那么详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想要得到芯片的详细信息,只需要查阅厂商提供的芯片说明书即可

另外,对于存储芯片行业来说,不同芯片厂商为了产品兼容性,推出同一封装的芯片产品是很正常的。

这次乌龙事件是因为芯片上的丝印无法查询,仅凭包装样式判断芯片存放在长江中毕竟多个芯片用同一个封装很常见,很容易翻车

芯片认证:软件

很多软件都可以检测设备硬件和芯片的信息,软件识别的结果也是相当准确的,不需要刻意修改。

对于PC端,我们可以用AIDA64,HWiNFO,CPU—Z,鲁大师等第三方软件轻松查看电脑的配置信息。

除了第三方软件,设备厂商也会提供相应的软件来检测和升级自有品牌硬件。

以电脑中的硬盘为例,如英特尔,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等都针对自己的硬盘产品推出了相应的管理检测软件。

例如,英特尔内存和存储工具可以检测计算机上安装的英特尔硬盘的信息。

手机方面,也有类似的软件可以实现这类功能,比如爱思助手以这款iPhone SE3为例通过在爱思助手上查询,这款手机硬盘的供应商是海力士

所以用软件识别芯片其实是最简单最准确的方法但是这个软件的认证方式需要手机开机激活才能使用另一方面,苹果严格要求不得提前开机激活,所以这种识别方式对于提前拿到手机想做评测的人来说并不可行

标签

1.苹果不允许手机提前开机激活,否则会招来相应的惩罚但是如果你不打开它或者激活它,那么把它拆开似乎是可行的一些早期发布的拆卸评估视频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2.在拆解查看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芯片的外观来识别因为苹果不会公开丝网印刷命名的相关文件,所以有些芯片无法通过丝网印刷识别

3.对于芯片行业来说,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才能长得像仅凭包装看起来像不像就很容易翻车

4.软件识别是识别芯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没有人为修改的情况下,识别结果非常准确。

5.在可以检查芯片丝网印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芯片丝网印刷准确识别芯片型号。

6.芯片丝印的修改主要是通过打磨原芯片丝印,印刷新的丝印,或者直接更换芯片封装来实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d11
bottom1 bottom3 2015123002 cert2017 dbtp01 ft02

注: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http://www.jhar.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